《远视教育》之二十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2018-06-30     阅读次数: 27 次

 一个人,读过哪些书,受过什么样的文化熏陶,以及家庭父母的情况、兄弟姊妹的情况和经常与何种人交往在一起,不用多问,你只需看他或她的目光、面容、举手投足间的一些细节,便能猜测的八九不离十。朋友们说我有一特殊功能,看人不走眼,几乎没人能忽悠到我。其实这跟我的职业有关。早些年从事警务,那活儿,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多了,再傻再蠢也能练出半个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好人坏人,是讲了真话还是讲了假话,心里明白着呢,欺骗不了的,所以虽经办的案子不多,但也可以斗胆地说,从没有一桩案子没查个水落石出过。后来不从事警务工作了,全职搞文学创作。这行当,更是要学会观察,学会从细微处看到人物的内心深处里去,否则你笔下的人物没有细节的支撑会显得苍白无力。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呢,写小说,故事和人物可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干这活儿时间长了,写的书一多,看人嘛,也是练了半个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的。前“半个”加上后“半个”,无缝对接,不就等于全个“火眼金睛”了么?

读过一篇文章,叫《长相年轻,是因为善良》。文章说:“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总是一脸凶相;心术不正暗地里坑害别人的人总是寝食难安体弱多病;心胸狭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双眉紧蹙。所以显得特别年轻秀美的人,一定单纯品性善良,这是长期的心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影,因而相貌也预示着该人未来的命运。”这话也就我说的那意思吧,你内在的修练全暴露在你的脸上和你的目光里。所以,大文豪莎士比亚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现在又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面容是你人生故事的屏幕!”你经历的世事多了,交往过的人多了,就会明白,此话真没错的!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喜欢诗书的人,内心大多比较纯净,没有小聪明,没有小“九九”和“烂摆杂”。他们真诚,善良,平和,与人相处,总是能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像远恒佳的几个老总和几个博士校长,这群人,给我的印象无不是“腹有诗书”的。那天晚上,我在乡下老家弄点自己种的时鲜菜蔬吃!乡下嘛,空气好,水土环保,城里人是十分喜爱去那些地方随性玩一玩的。程总知道了,她说要来;后宋总和麦总知道了,也说要来。结果他们都一齐来了!不在乎吃什么、玩什么,就图个乡下的田园风光瞧着舒服吧!我们去地里摘李子、黄瓜、四季豆,然后做出土不拉叽的“美味”来,大家吃的非常尽兴!吃饭的时候,他们你接着我、我接着你地朗诵古诗和新诗。程总是写新诗的,许多首校园歌曲都是她写的歌词。她的诗真是写得好,语言优美,意境温润,那些文字,无不像她人一样,秀美于外,温婉细腻于内,没有一点儿的“粗糙”。王博士校长喜欢古诗,清华才子,吟诵起唐诗宋词来,那可是了得!宋总、麦总以及王总,都一样的,古诗词来得,新诗也来得。席间,几个老总无不都诗兴大发、“露”了一手!

我惊叹呀,我惊叹于我这个“专业”的“文人”反倒不如眼前这几个“业余”的“诗人”。特别是王总,他坐我旁边,吟诵起古诗词来,滔滔不绝,简直令人目瞪口呆了。他说:“但老师,咱们远恒佳与你有缘,不信我背几句诗你听,是我们远恒佳人自己写的,好多年前就写了,里面找得到你的‘但’字、‘远’字、‘军’字!”我只当他是闹着玩的,谁知他真背了几句诗出来,那几句诗里也果真能找出我名字的三个字。他背,宋总也背。既然他们都能毫无准备地即兴背诵出那些诗句,说明那些诗句真是早已烙进了他们情怀的深处,是陪伴着他们走过“远恒佳”岁月不谢的花朵!

有天晚上,大概深夜十一点多钟吧,王博士校长在群里贴出数百字的“湖畔书院赋”来。他住在长寿湖的快乐岛上,他把那儿“命名”为“湖畔书院”。从那文字和韵律的对仗、意境的渲染和情怀的表达,我服了呀!我对王博士校长说:“这世道太不公平了,我大学学历史,学历史的人其古文字造诣未必比学中文的差,因为要读古籍嘛,可是看了你写的赋,我才发觉自己的古文是白学了,自己的那个大学历史学文凭也是白拿了!”当然,王校长拿的是清华大学双博士学位,在他面前谈古文字修养,咱的确是滥竽充数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的!有句话叫“诗书从不败美人”,如果你是美人,有一天你的容颜被时光打败了,被多舛的命运打败了,被那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打败了,你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丑,越来越苍老,对不起,我告诉你吧,真正打败的不是这些,是你腹中没有诗书!没有诗书的腹,哪里容得下时光的流逝和委屈、憋屈、世事的不如意?哪里消化得了万千红尘里的那些舍得、舍不得与放下、放不下?你腹中没有诗书,年轻时还可以靠外表支撑10年、20年,人畜无害,也人见人爱,可一过中年,外表支撑不住了,额头上有了皱纹、目光里有了怨恨、面容上有了尖酸刻薄的仇恨,这个时候,你稍用点心,就会明白,“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话讲得挺有道理的!

今年的高考有个明显的变化,作文倾向于名著和“面”的阅读,像北京市的高考作文,你没读过《红楼梦》、《平凡的世界》那几部名著,你是没法写那作文的,哪怕你文笔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没法写。前不久教育部部长接受央视记者的“专访”,也谈到了未来的学生得注重文学的修养,语文教学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主,要让学生多接受名著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昨天新闻出来了,明年中学语文课本使用全国统编教材、高考语文试卷增大名著阅读方面的内容。

过去,读书人不论学理学医学文,文学的熏陶都不欠缺,像许多大科学家、大医学家,哪一个的“文学”修养是欠缺了的?因为要把研究成果变成文字传播出去,你必须会写,你不会写,写不好,“论文”咋可能讲得清楚“道理”呢?还有,你是读书人,得有读书人基本的品德和人格,而这,不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医学可以教给你的,你必须要依靠文学的阅读来充实和增加自己的内涵,比如修身养性、家国情怀等。数学不会告诉你、物理不会告诉你、化学不会告诉你,只有文学会告诉你,该怎样修身、怎样养性和怎样爱家、爱国。所以,自古以来,文学都被称为艺术之母。你从事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以缺少“文学”的熏陶,缺少了,你弄出来的艺术品总之是要差那么一点儿东西的,你自己,也更多的是“匠人”,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家”。现在很多学者、医生、专家、演员、歌星、工程师,为什么受人诟病,说他们缺少文化底蕴,没有人情味,咋看咋不顺眼,其实说白了就是缺少了“文化的熏陶”,没有温润的胸怀,没有大爱的情怀,更谈不上啥与人为善、换位思考了。他们从上学读书的那一天起,“文学”就被忽视了,人人学奥数,人人学“脑筋急转弯”,没有把读文学类闲书当回事儿。这批人长大后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缺的哪是技术,缺的只是“闲书”带来的“心灵熏陶”。

我们为什么爱感叹“如今的年轻人啦”,如今的年轻人怎么了?其实如今的年轻人没怎么,论知识,他们比我们丰富多了;论才干,他们也比我们强多了。时代不同,他们学的我们没学过,他们懂的我们不懂。但为什么还要感叹呢,因为如今的年轻人缺少“文化的熏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那代人,忙,没接到别人电话,忙过了,看见了,一定会打个电话过去问问有啥事。不一定人家就真有事,说不定是想找你随便聊两句的,你不打过去也不紧要,可是你偏偏要打过去,因为你懂得那是对人的尊重。还有聊微信,像我们那代人,绝不可能聊着聊着人就不见了,只聊了上半句就没有下半句,再忙,你都务必要说声:“对不起,有点事,回头聊!”因为那样你才心安,才觉得自己不缺少对朋友的尊重。可我遇到的无数年轻人,和你聊着聊着,正说到兴头上,他或她就消失得踪影全无。你在那里傻痴痴的等,人家才丝毫没在意呢!遇上这样的年轻人,你能不摇头叹息吗?再过两天就端午节了,如今的年轻人,会想到自己的父母?会打个电话回去问声爸爸妈妈好?或者捋上衣袖、系上围裙,说声爸爸妈妈你们休息吧,今天这顿饭我来做!做不到啊,如今的年轻人哪里可能有这份内心温润的情怀和这份内在细腻的情感?他们腹中少有诗书,所以就不可能不“粗糙”!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从不败美人”……这些话都是争对一个人的内在文化熏陶而言的。走过半个多世纪,见过的“才子佳人”数不胜数,但像远恒佳的“才子”和“佳人”们那样,腹中真有诗书,“气”也真的“自华”,到底是不多的,好多“才子”败在了“诗书”,好多“佳人”败在了“气自华”,但他们没有。他们善待诗书,所以诗书也善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