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教育》之十一 ——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时间:2018-06-29     阅读次数: 778 次

《陪着孩子成长》一书出版后,陆续收到一些家长写来的信,和通过各种渠道打来的电话,询问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我是没有什么方法的,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打气、鼓劲和修正言行的那些年,正是我创作的高峰期,至少拿下了两个百万字的三部曲吧!繁忙的写作,哪里顾得了孩子,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功劳多在孩子们的母亲,是她用自己的爱和言行呵护着孩子们往前走。不过,我也还算不怎么缺位吧,至少我为她们写了这部书。中国作家成千上万,给孩子写下文章点拨、告诫、鼓励的作家也不止10个、100个、1000个,包括写书的也有,比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写给孩子的信》、大陆作家王朔《致女儿书》、傅雷写给儿子傳聪后整理出版成《傅雷家书》的那些通信,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多的!我能抽出时间来,给即将面临高考的孩子写部书,谆谆的叮嘱她们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未来的人生该怎样打点、规划,也足见我是用了心的!

前两天偷偷去了远恒佳的学生招录现场,和几个家长闲聊了一阵。能送孩子来远恒佳读书,咋说父母也是有一定远见和一定财力的,否则他们连看“稀奇”的兴趣也不大会有!与自己无关,何必去凑那热闹!

闲聊中,我发现家长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关心学校和老师如何,从不谈自己如何!他们一再追问盘查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孩子将来的升学出路,几乎每一个细节都翻来复去的明察暗访,生怕哪儿被忽悠了!家长的这种心情我能理解,毕竟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一生,不过,好几次我都想反问,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到底如何?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父母如器,孩子如水。你是茶杯,水的形状就是茶杯;你是水壶,水的形状就是水壶。你的言谈举止、审美取向和人生格局,往往直接就给未来的孩子画了像、定了型。乡下人说得更直白一些,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话听起来很俗,如今也不完全是这样,不过我要说句真心话,若孩子不通过后天的读书深造和自身不断的努力,绝大多数孩子真还不能逃出“龙生龙凤生凤”的宿命的!

高中时候的同学,谈到我的孩子,无一例外地都说“基因好”,好像我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全凭的是父辈的“基因”,可他们想过吗?我考上大学,“基因”在哪里?父母都是文盲,若论基因,我也该做文盲了!所以,除了父母的影响,孩子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当然,孩子后天的努力是后天的事,在孩子成长的少年青春期,父母的言传身教仍是百分百的重要!像我吧,有时我就想对那些把我孩子考上大学归于“基因”的高中同学说,我陪孩子读优美文章的时候你们在做啥子?我带着孩子专程去重庆最大的书店看书、选书、购书的时候你们在做啥子?我看到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有些不良情绪和即将形成的思维模式显现出来而赶紧伏案给她们写书的时候,你们又在做啥子?你们在忙于打工挣钱?在忙于挣钱盖房子,或者干脆在夜以继日地打麻将、嗨酒、侃大山,对吗?对的,不仅我乡下的高中同学,连城里的都这样,不信的话,去麻将桌、酒桌、歌厅和舞厅里瞧瞧,看有几个玩得拿捏不住时间地点的,不正好是孩子小学、初中、高中读书期的父母。孩子还没上学的父母,在忙着带孩子,没时间去“浪”;孩子长大不再上学读书的父母,如我吧,世事见惯,已经不去“浪”了!“浪”,自己“浪”的兴高采烈,可委屈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值吗?不值的!所以,我要以过来人的身份,苦口婆心的劝当下年轻的父母们了,少出去“浪”,多在孩子身边陪陪孩子。你可以不读书,但孩子放晚学回家,你恰好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对不起,赶紧坐起来,摆出“美美的”坐姿,然后抓一本书,假装在认真的读,哪怕书拿颠倒了也不要紧,反正孩子不会关心你书拿没拿颠倒的!你可以不会像厨师那样,每道菜都做得色、香、味俱全,但你得做,得亲自动手,用事实证明你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父母,我们许多时候都真得装,装会做家务,装热爱花花草草,装喜欢臭美⋯我们所有的“装”,只是为了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不至于让孩子失望、瞧不起!

一等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二等的父母做孩子的教练,三等的父母做孩子的全职保姆!你是几等的父母,孩子就有几等的将来,八九不离十的,离十的那一个,前面说过了,必定要经过后天自身的不懈努力!

闺女生娃了,问我该怎样给娃进行早教。我说不急,先做好你自己!闺女进而问如何做好自己?我说:“你闲着没事的时候朗读点优美的诗歌、散文或者啍点旋律优美的歌给孩子听⋯”闺女惊呼:“孩子那么小,才几个月,听得懂吗?”我回答:“不在于听得懂听不懂,在于你这样去做没做,这叫潜意识熏陶、潜移默化,很重要的!你们几个月的时候我就喜欢读屠格�夫的散文集《爱之路》给你们听,你们也小,也听不懂,但那优美的文字和意境根植在了你们的潜意识里,所以后来我没怎么教你们写作,你们的文章依然写得不错⋯很多东西,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做榜样,你是榜样了,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摸仿和学习的!

昨天读到一篇关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文章,题目有点长,叫《欺凌同学被判13年,父母怒斥无法用钱摆来:你的三观里,藏着孩子20年后的未来》,深有感触,我还特地转发给了几个好友和孩子们看!如今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的太多,寄希望于孩子父母自己的太少。孩子不成器,怪天怪地怪学校怪老师,就是没人责怪自己。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差距,是当下流行的“传染病”,一传十 ,十传百,几乎都传遍全中国了,可怕的是很多的家长还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妥!

远恒佳公学有专门的“家长群”,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群”里互动,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想,这大概也算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吧!我两闺女读初高中时是没有这样的“群”的,孩子们在学校学得怎样、做得怎样,全凭每学期一次例行的家长会,那样的会,说白了就是各位家长去等着挨个别老师骂的,孩子学不好家长要挨骂,学得好家长也要挨骂,不骂不足以显示出“个别”老师的水平。此话一点儿不乱讲,我那两闺女读书挺努力、挺用功、挺本分的,可我照样没少挨“个别”老师的骂!都一张老脸了,还挨“个别”老师骂,往哪儿搁呢?好在远恒佳的老师不骂家长,他们说要和家长做朋友,要平心静气地相互聊天,冲着这一点,闺女的娃我也要全力主张送到远恒佳去。拿钱买优质的、有尊严的教育服务,一个字:值!

逗乐的哈,写点俏皮的文字醒醒瞌睡,其实骂家长的老师总的来说是不多的,特别是在重师德的当下,谁都不欠谁的,犯得着用骂的方式去和谁过不去吗?极个别罢了,所以我要一再用“个别”两字,绝大多数的老师还是敬岗敬业敬家长的。像城四小的彭小红老师,孩子念小学时的老师吧,咱们至今还有交往,两闺女回了长寿,只要有空,也必定要去看望她们“尊敬的小红老师”。前面说到的那篇题目很长的文章,就是从彭老师的“朋友圈”里读到的。所以,为了不挨骂、“老脸”有地方搁,便不去读公办学校,而选择私立的远恒佳公学,大可不必,这理由站不住脚。去远恒佳,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孩子从小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国家现行的教育和医疗体制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姓“公”,一条腿姓“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非是政府的财力和资源有限,不能适应社会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公立的,主要是面向大众的,普适性救济;私立的呢,则面对特殊群体、特殊阶层,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这样子说,大家就应当明白,人家私立医院也罢、学校也罢,收费,且收不低的费,是有原因和道理的,谁投资谁挣钱,谁投资谁受益,天经地义。你愿意去则去,不愿意去没人强迫你,选择的权力绝对在你的身上。不过,我个人认为,条件许可,还是尽量要让孩子去读好一点的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毕竟人家投那么多钱,硬件设施,软件配置,都一流的,非公立学校可比。以前长寿没有这样的学校,现在有了,真是方便了一方望子成龙的家长。当然,我也善意的给家长们提个醒,送孩子去远恒佳公学,光有钱不行,人家择优录取,不仅要看学生的“三观”,还要看家长的“三观”,三观不正,人家是不收的。所以,送孩子去远恒佳公学之前,拜托各位家长,先正正自己的“三观”,哪怕装,也要装得有与远恒佳“美好教育”观念相匹配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人家是相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句话的,他们可能随时随地都需要你“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全方位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这样做,不是折腾你,是在实实在在的助你实现望子成龙的梦想!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读书,依 然是孩子成长、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孩子们踏上这条路的时候,不缺位,不失职,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错过一时,便很有可能错过孩子的一生!

原本打算今年把《陪着孩子成长》一书出版一个新版本的,新版本补写了40个章节,去年夏天和北京一家出版社谈好了,去年秋天宝燕去西藏旅游,航班经停成都,我又专程去成都,和宝燕见了一面,希望她能为这补写的40个章节续配插图,宝燕自是十分爽快的答应了,可接下来若干的琐事一担误,看来今年出新版本是万不可能的,只有放到明年了吧!下午宝燕发了几张照片来,是她正接受香港一家杂志专访的。图片中摆放着我的《深情地活着》和《陪着孩子成长》两部书,显然,接受专访时她是谈到了为这两部书配插图一事的。两部书,每个章节配一幅插图,足足160余幅,那是怎样的赶、怎样的辛苦,若不是要好的朋友,谁愿干这等苦差事?宝燕是香港警署的高级警官,著名的画家,当年一个电话,她就毫不推委地答应了,这样的朋友一生能有几个呢?如此想来,自己倒是觉得挺对不住朋友的。所以,看到宝燕发的微信和图片,我又想到了《陪着孩子成长》和正在创作的这部书。今年姑且不提了,手头这部书写下来,咋说也是秋天之后,到那时脱稿,再联系出版,不论多快都得等到明年的45月份才能告一段落!人啦,有时真的很无奈,写作是个体的劳动,没人能帮上你忙的,除非你去雇“枪手”,可咱不够那格,也不够那脸皮,只能自个儿做呀!不过也好,忙碌有忙碌的快乐,我的忙碌,正好从另一个侧面给孩子们做了好的表率,如今两个孩子也喜欢起“忙碌”来了,她们说:“有活儿干,忙一点,真好!”她们不是说辛苦,是说“真好”,能体会到“忙碌”是一种快乐,老爸的言传身教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