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教育》之十八——读书依然能改变命运

时间:2018-06-29     阅读次数: 119 次

     在这炎炎的夏日里,一年一度的高考钟声又敲响了!那钟声,响彻在考场的上空,经久不息,已经整整响过了41个年头!

    去年的今天,《长寿日报》蒙总约我写了一篇关于当年高考的故事,于是,努力回忆,总算在倥偬的岁月里寻找到了那些散落的时光碎片。我把它们捡起来,拍去尘封的泥土,然后抚在怀中。情不自禁地,我的心振颤了,我的眼迷蒙了一一泪珠儿从眼眶深处浸润而出,悄悄滑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轻轻地,在皱纹似沟壑的脸颊上徜徉!

    1977年烣复高考,当年最先走进考场的那一代人,大多已经老的不行。那一届,主要是面向社会招的,参考的考生,有的三四十岁,已为人夫、为人妻。我是1980年参加的高考,这一年,由各省、自辖市出题改为全国统一出题,并且也第一次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招生。所以我们那一届,比起777879级来,年龄普遍小许多。像我们年级有个小学弟,考进大学还不满14岁,他如今是四川省某地级市的主要领导,相聚了大家还拿他当“小娃二”!

    当年的高考,改变了无数读书人的命运。我们那年,全国考生333万,录取27万,招录比例是百分之七点几吧,非常低了,不像现在,高校扩招,考生几百万,招收也几百万,招录比例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网上有个通俗的说法是,恢复高考前10年招的大学生总数不如现在一年多。所以,那阵高考,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阵的大学生,是真正滚落进了象牙塔里的骄子。学费非常低,生活费非常低,像我们师范生,连学费和生活费也是全免的,每月学校还反倒要补贴3元钱的零花。正是冲着这一点优惠,好多贫寒子弟选择了读师范!

   我们那代学子,走出大学校门后大多成了社会的“精英”和单位的“骨干”。全年级100个同学,留校12个。这12个同学,除个别从政外,其余都做了学问,如今全是博导和硕导了,正教授、副教授,吓死俺娃娃她们爹,弄得我都不敢回母校去见他们。不留校而分配到社会上的,从政的一半,教书的一半。从政的和我一样,大多没混出啥名堂来。我们那阵的读书人嘛,挺老实本分的,官场上混,咋整都整不成厚脸皮,你脸皮不厚,处处讲自尊,咋可能混出名堂来嘛!过去当官讲关系,讲厚颜无耻,跟现在不同,现在做官,再咋说也得有点真本事和严于律己的高情商。不过,我们那些同学,虽从政的占一半,却时至今日无一人“进去”,可以设想,那阵的高等教育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修身和养性哈!没从政而从事教育工作的,女同学差不多都该退休了,男同学们还能再“苦熬”几年。这些同学,基本上都是大专院校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书几十年,没经验的熬也熬出经验来了,如我,假装写书,几十年,装也装成了“作家”!欲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是真理。假话说多了,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人家真敢叫我“作家”,我也真敢去答应,于是自己就以为自己是“真作家”了呗,其实我离“真作家”远着呢,差距何止是十万八千里!

   高考依然是贫寒子弟美丽逆袭和华丽华身的门槛,读书依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社会的阶层越来越固化了,有钱有权的越来越有钱有权,因为他们有供给社会交换的资源;而没钱没权的,肯定也是越来越没钱没权了!你啥都没有,谁来和你交换?交换什么?这不能去怨社会。社会本是一个交易平台,除了交易,哪来那么多的绝对公平和绝对公正?中国如此,难道外国就不如此么?不过也不要悲观,对于贫寒子弟来说,至少高考的大门还敞开着的,只要有真本事,你完全还可以通过高考来一次人生美丽的逆袭和华丽的转身!

虽说如今的文凭好像贬值了不少,但真正像样的文凭依然含金量重,依然是块不错的敲门砖。其实在好的大学里读几年,尽管所学不多,但在那样的环境和氛围里混几年,还是混得到一些东西的,起码混得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礼仪廉耻,不可能坏得跟压码头的黑社会混混似的。过去叫“受过高等教育”,现在叫“受过高校文化熏陶”,叫法不同,换汤不换药,总之,一句话,读书和不读书还是有差别的吧!警察是高风险职业,“出事”的概率相对较高,从警30年,目睹不少同事“出事”,但没有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百姓如今爱说“现在的警察,素质比以前高多了,起码说起话来也中听一些!”殊不知现在的年轻民警,几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你想从他们身上找到一点“匪”性,真还不容易呢,因为他们读书、有文化、接受过高等教育,匪不来!


长寿湖畔的远恒佳公学还没正式开学,从招录的生源来看,明年的这个时候是有一批学子要去迎接高考的检验的。他们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错。选择远恒佳做求学生涯至关重要的一年冲刺,不论家长和自己,都应当是经历过深思熟虑,经历过取舍的艰难抉择的。不容置疑,最终选择到远恒佳来,那是对远恒佳教育质量的极大信赖和肯定。不过,外部环境再好,老师的教学水平再高,也只是外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是内因。虽说家庭条件好,如今的招生比例又那么高,考大学不难,但要考好大学,也并非轻而易举。我在想,这些学子明年考得好不好,其实给学校的压力相当大。不管你素质教育搞得多好,学生将来发展的后劲有多足,在中国,数字永远是最直观的评判。你说你富裕,那么请问你有几套房、几辆车、银行有几位数的存款?你说你执政能力强,是个好当官的,那么请问你是处级、厅级还是部级;你说你懂教育,学校教学质量一流的好,教出来的学生有礼貌、守规矩、身心健康、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不起,老百姓不认这些,他们只认你的学生考了几个北大、清华,上了几个985211重本,至于这些学生将来如何,管不了那么多。所以,在中国搞教育,比在国外搞教育难无数倍。顾了成绩,有人说你唯考分是论;顾了身体、身心、兴趣爱好和理想、信念的全方位发展,又有人说你顾此失彼。在芬兰,是不允许给教师下考核指标的,任何考核,都视为对教育的亵渎;在德国,是不允许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只要教学前儿童学数学等知识,都要追究法律责任;即使我们的邻居日本,幼儿园学生,也不学课本知识,只学生活常识……在中国,你这样搞教育行吗?不行的,老百姓不答应。所以年年有人骂应试教育,年年有人说高考这不对那不对,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没有应试教育,如果完全取消了高考,中国的教育不知要闹腾成啥样子。应试教育肯定不好,高考也肯定有瑕疵,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而今眼目下,或许应试教育和高考,才最适合中国的教育国情。

读书依然很重要,读书依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若不读书、若没有高考,我能有当年那一次命运的“美丽逆袭”和“华丽转生”吗?因此,到了远恒佳来的这些学子,务必要把握好最后一段时光,不要虚度了,哪怕虚度一分一秒,将来你都极有可能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毕竟你是生活在中国,有一个好的大学文凭,要比你拥有一技之长强许多倍。文凭不管用,话是这样说的,但你若真没有文凭,到职场上试试吧,看让别人认可你的真本领到底有多难?